
一场国乒内战,自己人打自己人,上来就把自家的两对组合给干掉了。当看到WTT常规挑战赛首日战报,覃予萱/纵歌曼击败韩菲儿/杨屹韵时,很多球迷心里都“咯噔”了一下。又是熟悉的内战消耗,又是年轻小将一轮游?这剧本,似乎透着一股让人不安的熟悉感。但当你点开参赛名单,看到除了一个石洵瑶,其余的名字都陌生得像是第一次听说时,那颗悬着的心才算稍微放下一点。原来,这次又是“二队”甚至“三队”出征,任务明确:不是为了夺冠,而是为了让小将们见见世面,攒攒经验,说白了,就是一次付费练兵。
这么一看,输赢似乎也就不那么重要了。覃予萱/纵歌曼这对组合,首局上来明显紧张,接发球都接不明白,稀里糊涂7:11就丢了。这表现,像极了第一次上大场面的学生兵,脑子里全是战术,身体却不听使唤。好在,毕竟是国乒体系里磨出来的,调整能力是刻在骨子里的。仅仅一局之后,他们就找回了节奏,反过来用三个干净利落的11:6、11:6、11:8,直接把师姐师妹送回了家。这与其说是比赛,不如说是一场残酷的内部淘汰测试,谁能更快适应压力,谁就能多留一轮。
然而,当我们把目光从国乒自家后院的“教学赛”挪开,投向真正的国际赛场时,那股“不重要”的轻松感瞬间就烟消云散了。真正的风暴,正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悄然集结,其激烈程度,远超我们这场波澜不惊的内战。
最让人捏了一把汗的,还得是日本队那对“兄妹组合”——16岁的松岛辉空和15岁的张本美和。这对组合,几乎就是日本乒协倾其所有,为下一个奥运周期量身打造的“王牌武器”。他们的对手,是法国的科顿/夏洛特,实力不俗,但绝非顶级。可就是这样一场看似没有悬念的比赛,硬生生被打成了一场五局大战的过山车。
第一局,12:14,惜败。日本小将们为自己的年轻付出了代价,关键分的处理上,明显默契不足。第二局扳回一城,可第三局,熟悉的接发球失误再次上演,让他们又一次陷入被动。大比分1-2落后,对于任何一对新组合来说,这都是足以压垮骆驼的稻草。但恐怖的地方就在这里,你以为他们要崩了,他们却用超乎年龄的冷静和远超对手的个人能力,硬生生把比赛给续了回来。两个11:5、11:6,干脆利落,毫不拖泥带水,直接把法国组合打懵了。
看完这场球,你很难不倒吸一口凉气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“未来可期”了,这是已经成型的“心腹大患”。想当年,伊藤美诚和水谷隼的组合,也是这样一场一场不起眼的比赛磨出来的,最终在东京奥运会给了我们致命一击。如今,松岛辉空和张本美和,无论是年龄结构、技术风格还是搏杀精神,都像极了当年的翻版,甚至天赋犹有过之。当我们的主力还在休养,当我们派出的二队还在“练兵”时,我们的头号对手,已经将他们的“核武器”拉到场上,开始了实战演练。这种紧迫感,让人窒息。
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个例,那再看看另一对组合:羽田信使和申裕斌。一个日本全国锦标赛的男单冠军,一个是被誉为“韩乒未来一姐”的天才少女。这对日韩跨国组合,本身就充满了话题性。他们的对手,是名不见经传的印度组合。按理说,这应该是一场手拿把攥的胜利。可结果呢?同样是五局大战!11:9先下一城,然后被对手以11:9、11:7连扳两局,瞬间被逼入绝境。最后还是靠着更硬的实力,才以11:6和11:7艰难逆转。
这说明了什么?说明现在的乒坛,尤其是在变数最大的混双项目上,根本没有弱旅!任何一对组合,只要敢拼敢打,都有可能把你拉下马。羽田信使的单打实力毋庸置疑,申裕斌更是被看作孙颖莎、王曼昱之后需要重点研究的对象,连他们这样的强强联手,都会在阴沟里差点翻船,可见竞争已经白热化到了何种地步。
当然,赛场上也有“定海神针”。中国台北的林昀儒和郑怡静,这对老搭档,作为东京奥运会的铜牌得主,他们的实力和默契就是这个赛场的“基准线”。首秀面对新加坡组合,他们兵不血刃,虽然中间小有波折丢了一局,但很快就调整过来,3-1稳稳拿下,成为第一对晋级的种子选手。他们的稳定,恰恰反衬出其他比赛的混乱与惨烈。他们的存在,就像是在告诉所有人:想在混双上有所作为,你们至少要达到我们这个级别。
甚至在一场我们连选手名字都叫不全的比赛里,斯洛伐克的皮斯特耶和库洛娃组合,也和对手打满了五局,决胜局打到11:8才惊险胜出。每一分,都是用命在搏。
把这些画面拼接在一起,再回头看我们那场云淡风轻的“教学赛”,一种强烈的反差感油然而生。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刘国梁和教练组“放眼未来、梯队建设”的战略苦心。没有这些比赛的磨炼,新人永远也长不起来。但是,我们也不能忽视,就在我们“练兵”的同时,整个世界的格局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。日本队的野心已经写在脸上,韩国的天才少女虎视眈眈,欧洲的老牌劲旅也在不断寻求突破,甚至连印度组合都能给你制造巨大的麻烦。
这已经不是那个国乒可以安稳坐在王座上,看着“挑战者们”内卷的时代了。这是一个群狼环伺的时代,稍有不慎,就会被撕下一块肉来。我们的“莎头”组合、我们的“远曼”组合,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存在,但他们不可能包打天下。当真正的考验来临时,我们年轻的后备力量,真的能顶得住今天我们看到的这种“过山车”式的压力吗?这恐怕,才是这场看似波澜不惊的挑战赛背后,最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。
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,倡导健康、正面的价值观念。如有内容修正需求,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股票配资资讯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