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几天,我去看望住在隔壁小区的老李,他是一位参加过重大军事行动的老兵。刚进门,就看到他正在整理一摞材料。"这是什么啊?"我随口问道。"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送来的资料,说我属于重点优抚对象,可以享受一些额外的关爱服务。"老李笑着回答。我有些好奇,便仔细翻看了这些材料,发现原来退役军人中有几类人被列为重点对象,享受更多关爱和服务。
作为一个拥有5700多万人的特殊群体,退役军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。据退役军人事务部2025年3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全国各地在服务保障退役军人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,仅2024年就投入资金超过2800亿元,比上一年增长了15%。这些投入主要用于提升退役军人的生活质量、健康状况和社会融入度,特别是对一些特殊群体的关爱更为突出。
那么,哪些退役军人被列为重点关爱对象呢?从各地的实践和相关数据来看,主要有以下三类:
参加过重大军事行动的退役军人是第一类重点对象。这些退役军人曾经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,为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。根据退役军人事务部2025年4月的数据,全国现有参战退役军人约120万人,平均年龄已超过75岁,健康状况普遍下降,特别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支持。
我们小区有位张爷爷,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,今年已经93岁高龄。前不久,他因为腿脚不便,连续几天没能下楼。社区工作人员发现后,立即上门探望,并安排了专业人员定期上门提供健康检查和生活照料服务。张爷爷感动地说:"我打仗的时候没想那么多,现在老了,国家和社会还这么关心我,心里真是暖和。"
伤残退役军人是第二类重点对象。这些退役军人在服役期间因公负伤,留下了不同程度的伤残,日常生活和社会融入面临很多困难。据退役军人事务部2025年5月公布的数据,全国有伤残退役军人约58万人,其中重度伤残约12万人,他们的康复、护理和就业问题尤为突出。
我的朋友王大哥,就是一位伤残退役军人。他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被炸伤右腿,落下了终身残疾。虽然装了假肢,但行动仍有不便。去年,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为他免费更换了一副最新型的智能假肢,还安排了专业康复师定期上门指导康复训练。"有了这个新假肢,我现在能自如地上下楼了,甚至还能慢跑一段距离,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。"王大哥高兴地说。
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是第三类重点对象。由于各种原因,一些退役军人在退役后面临经济困难、就业困难、疾病困难等问题,生活质量较低,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。根据民政部和退役军人事务部2025年6月联合发布的数据,全国有约95万退役军人家庭被认定为生活困难家庭,其中约15万户为特困家庭。
我们村有位李大哥,退役后因为缺乏专业技能,一直没能找到稳定工作,加上妻子患病需要长期治疗,家庭经济十分困难。得知情况后,当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不仅为他家发放了临时救助金,还联系了一家企业,安排了一个适合他的工作岗位。同时,妻子的医疗费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免。"没想到困难时有这么多人帮忙,现在生活总算有了盼头。"李大哥感激地说。
这三类退役军人之所以被列为重点对象,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历史贡献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。参战退役军人和伤残退役军人为国家安全和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,甚至付出了健康和生命的代价。对他们给予更多关爱,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,也是对英雄最基本的尊重。
我们县有一位孙爷爷,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,在战场上负伤失去了左臂。退役后,他默默无闻地工作生活了几十年,从不张扬自己的功绩。直到2024年,县里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才发现了他的事迹。如今,当地专门为他建立了健康档案,定期组织医生上门体检,还安排志愿者定期探访,帮助解决生活困难。孙爷爷常说:"我当年参军就是为了保家卫国,没想到国家和社会还记得我们这些老兵。"
现实需求也是重要考虑。这三类群体普遍面临健康、经济或社会融入等方面的现实困难,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才能维持基本生活质量。针对他们的特殊需求提供精准服务,是提高服务效能的必要之举。
我认识的张阿姨,丈夫是一位伤残退役军人,因战伤落下严重的腰椎问题,需要长期卧床休息。她一个人又要照顾丈夫,又要维持家计,压力非常大。去年,当地为他们家安装了适老化设施,如扶手、防滑垫等,还提供了定期的上门康复护理服务,大大减轻了张阿姨的负担。"这些贴心的服务解决了我们最急迫的需求,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。"张阿姨说。
社会示范是另一个重要因素。优先关爱这三类退役军人,树立尊重英雄、关爱军人的社会风尚,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国防观念和爱国情怀,营造良好的拥军优属氛围。
2024年底,我们市举办了一场"致敬英雄"主题活动,邀请了几十位参战退役军人和伤残退役军人参加。活动中,不仅有文艺表演和座谈交流,还发布了一系列关爱退役军人的新举措。许多市民自发前来向老兵们致敬,现场气氛十分感人。这样的活动不仅让退役军人感受到尊重和关爱,也在全社会树立了尊崇军人的良好风气。
虽然这三类退役军人被列为重点对象,但在具体服务中也面临一些挑战:
信息不对称是首要难题。一些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,特别是年龄较大、居住偏远或缺乏信息获取能力的老兵,可能不了解相关政策,无法及时获得应有的关爱服务。
据退役军人事务部2025年7月的一项调查,约有15%的参战退役军人和10%的伤残退役军人不清楚自己可以享受的优待政策和服务内容,其中年龄超过80岁的老兵比例更高,达到25%左右。
我们村有位王大爷,是一位参加过重大军事行动的老兵,一直生活在偏远山区,与外界联系很少。直到去年村里的工作人员入户调查,才发现他符合重点优抚条件,但从未享受过相关待遇。了解情况后,当地立即为他补办了相关手续,并补发了应得的待遇。王大爷感慨地说:"我一直不知道还有这些好政策,要不是工作人员上门,我可能这辈子都享受不到。"
服务不均衡也是突出问题。不同地区、不同部门对重点对象的服务标准和内容有差异,导致同类人群在不同地区获得的关爱服务有所不同。
退役军人事务部2025年8月的《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状况调研报告》显示,经济发达地区的服务水平普遍高于欠发达地区,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。例如,在一线城市,重点对象的年人均服务经费约为1.5万元,而在一些西部省份的农村地区,这一数字不足5000元。
我的朋友老赵是一位伤残退役军人,前年从农村老家搬到了省会城市与子女同住。他明显感受到了服务水平的差异:"在农村时,服务内容主要是定期走访和一些基本补助;来到城里后,不仅补助标准提高了,还能享受专业的康复理疗、心理咨询和文化娱乐活动,服务更全面也更专业。"
资源有限也制约着服务质量。尽管各级投入不断增加,但面对数量庞大的退役军人群体,特别是重点对象的多样化需求,现有资源仍显不足,服务的精准度和专业性有待提升。
某省退役军人事务厅2025年9月的工作汇报提到,全省重点优抚对象约3.5万人,但专业服务人员仅有约800人,平均每人需要服务40多名重点对象,人手严重不足,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效率。
针对这些挑战,各地正在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服务方式:
信息化手段广泛应用是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。通过建立健全退役军人信息系统,实现精准识别、精准服务。据退役军人事务部2025年10月的统计,全国已有超过90%的县(市、区)建立了退役军人信息管理系统,重点对象信息采集率达到95%以上。
我们市去年启用了一款"退役军人服务"APP,重点对象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各类政策信息、申请服务项目、反馈问题建议等。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退役军人,还配备了专门的服务专员,定期上门提供帮助。这种"线上+线下"相结合的服务模式,大大提高了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度。
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也是重要补充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正积极引导社会组织、企业和志愿者参与到重点对象关爱服务中来,形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的良好局面。
据民政部2025年11月的数据,全国已有超过5000家社会组织将退役军人关爱服务纳入其业务范围,每年参与相关志愿服务的人数超过100万人次。这些社会力量的参与,不仅增加了服务资源,也带来了更加多元化、个性化的服务内容。
我们社区有一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"老兵互助队",专门为社区内的参战退役老兵和伤残退役军人提供帮助。从上门打扫卫生、陪伴聊天,到代办各种手续、陪同就医,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"退役不褪色,老兵助老兵"的精神。
服务内容不断创新也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。从基本生活保障向全方位关爱拓展,满足重点对象在物质、精神和社会融入等各方面的需求。
2025年初,退役军人事务部发布了《重点优抚对象关爱服务指南》,提出了"物质+精神+能力"的服务理念,强调不仅要解决物质生活问题,还要关注精神慰藉和能力提升,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。
我参加过一次为参战老兵举办的"老兵故事会"活动,几位老兵讲述了自己的军旅经历和人生故事,不仅让年轻一代了解了历史,也让老兵们找到了被尊重、被倾听的归属感。这种精神层面的关爱,有时比物质帮助更能温暖人心。
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老李,在得到重点关爱服务后,他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。不仅每月能领到一定的补助金,还可以免费参加各种健康检查和文化活动。最让他感动的是,每逢重要节日,总有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上门看望,带来节日的问候和关怀。"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,不仅物质上有保障,心里也踏实,感觉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没有被忘记。"老李满足地说。
将参战退役军人、伤残退役军人和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列为重点关爱对象,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英雄的尊崇,对贡献者的关爱,对困难者的帮扶。这不仅是对他们过去贡献的肯定,也是对未来参军者的激励,更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责任和担当。
你身边有这三类退役军人吗?他们的生活状况如何?你认为还有哪些退役军人群体应该被列入重点关爱对象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建议。
【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资料、素材均来源于网络,本文作者无意针对,影射任何现实国家,政体,组织,种族,个人。相关数据,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,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,规则,观点,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。以上文章仅供参考,实际情况或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。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。】
股票配资资讯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