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(555)
古方寒热、攻补药物合用,屡见不鲜,如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千金方》、《外台秘要》、《太平圣惠方》、《和剂局方》,无严格界限。《金匮要略》大黄附子汤、瓜蒌瞿麦丸就是例子。瓜蒌瞿麦丸医口渴、小便不利,类似蓄水五苓散证,宏观上可能为前列腺增生,同泌尿系感染关系不大。后人因该方含有附子,避而称“杂”,将其减去,突出益阴生津、利尿,功力不佳,没注意方后附言“腹中温为知”;抛弃一枚附子,影响了全局,得不偿失。老朽改成汤剂,投炮附子,收效良好,钩沉了这首被冷落的小方。
1972年于东平遇一企业老翁,小便等待、短少、分岔,夜间淋漓,起床七八次,医院诊断前列腺肥大,必须手术。他要求中药缓解,吾即取此丸改汤方与之,计天花粉10克、茯苓15克、山药15克、瞿麦15克、炮附子6克,嘱咐日饮一帖,两周查看效果。二十五天,情况改善;一个月后,症状大减。说明药“杂”乃前人的经验、临床特色,应深入研究,切勿一票否决。
小郎中按:瓜蒌瞿麦丸的经典方证原文是:小便不利者,有水气,其人若渴,用瓜蒌瞿麦丸主之。(方后注:以小便利,腹中温为知)。其主症是:小便不利,口渴严重。其根本病机是阳虚有水气,水气过盛有化燥之证。临床应用以小便不利、腹中寒冷、口干舌燥、舌淡苔薄白略干燥、脉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。关于瓜蒌瞿麦丸的理解应用诸位还可参考下面文章。
瓜蒌瞿麦丸今释
小便不利用附子
文中,张老还提及处方用药“杂”的问题。事实上,在真实临床中,“杂”本是常态,但关键在于“杂而不乱”——需有明确的理法依据和逻辑支撑。在理法指导下遣方用药,即便看似药味繁多,也不会偏离药效发挥的方向。真正需要警惕的是“杂而无章”,即盲目堆砌药物,不仅可能相互牵制,更会影响整体疗效。 张老在文中列举了诸多实例加以说明,这一现象在《千金方》中尤为常见。但凡临床中扎实钻研病情的医者都能体会:临证时单纯的寒证或热证并不多见,当前最常见的是寒热错杂、虚实夹杂之证。这类证候的形成,既有患者自身体质因素,也有因误治导致的(现代医学治疗内科疾病时,误治情况并不少见,尤其在感冒咳嗽等病症中)。 因此,临床处方用药常需寒温同施、补泻并用,但这种用法必须在辨证论治、明确定法的前提下进行,方能取得理想疗效。中药寒热温凉的药性,并非简单叠加,而是通过精准配伍,使各药各循其径、各展其用。
文中所载医案中,瓜蒌瞿麦丸的使用指征颇为明确。只要理解该案属阳虚有水气,且水气过盛已出现化燥之证,便不难想到此方。值得关注的是案中附子的用量——张老仅采用小剂量附子,这一用量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深意?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见解。
注: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、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,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勿盲目试用,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,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!图片
飞雪初降已暮天
烛影摇红忆残年
春来人言无限好
吾爱书城不羡仙
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
图片
一襟明月,抱拙博览古今书
两袖清风,悬壶济世百年业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资讯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